▲這遊戲是少見的跨平台精緻小品,很特別的。

官網:http://www.worldofgoo.com/


低調請點上圖。

網路上查到的資料說這是款解謎遊戲,但我卻覺得它較偏益智。

好幾天沒有為部落格增添新文章,除了有事在忙以外,不知道要寫什麼也是原因。
如果是要分享介紹好東西吧,這年頭遊戲雖多,但值得深玩的卻是少之又少,
既然要深入介紹,那就得介紹些玩完後還能令人回味再三的,才有品質嘛。

製作這款遊戲的2D Boy,是僅由 Kyle Gabler 與 Ron Carmel 二人組成的獨立遊戲開發公司。
Kyle Gabler,曾於 EA 公司任職 2 年,Maxis 公司任職 1 年,
在遊戲業界裡共有 3 年的工作經驗,他負責主要的設計、美術與音樂製作。
Ron Carmel,也曾任職於 EA 公司,擔任軟體工程師的職務,
總共擁有 12 年的遊戲業界經驗,負責程式設計、生產開發以及商業層面的工作。

「World of Goo」中所有的程式、設計、美術與音樂元素,全由 Kyle 與 Ron 二人包辦,
除了後期的測試與各國版本的翻譯之外。很難想像這樣的遊戲會是只有二個人的作品。


▲將Goo們搭建到水管處,到達足夠的數量,就可以過關嘍!

遊戲承襲「Tower of Goo」的創意,以物理與構造學為基礎,
只需要使用滑鼠單鍵操作,畫面簡約也很有它自己的風格。
還曾經得過 IGF 的設計創新獎項與技術精湛獎項!

PS:Independent Games Festival (IGF),獨立遊戲創作嘉年華。
  IGF 成立於 1998 年,2008 年是第十一屆,
  IGF 創立的宗旨是鼓勵遊戲創意與獨立遊戲製作團隊 。

它也是少數跨平台的遊戲,除了在windows系統外,也有支援linux的版本,
在任天堂和iPhone上面,也可以看到它們的蹤影!

遊戲的操作方式只需滑鼠單鍵點擊拖曳,將四處跑動的Goo們搭建成骨架,
好讓其他的Goo能夠順利通過骨架而到達水管處,超過指定的數量就過關。
但可能也會有著破壞的道具或是山谷,損失了的Goo是無法補充的,
如果蓋的不滿意,也隨時可以重新再來。

最後的得分結算,是以額外到達的隻數、移動次數、使用時間來計算的,
還可以將自己的成績,上傳到網路上和其他人比一比唷!


▲最後的計算得分畫面,盡可能的得到最高的分數吧!

遊戲中主要有七種Goo:

一般咕:如瀝青般的顏色,是最常見的咕球品種。
氣球咕:如氣球般擁有向上漂浮的作用力。可自由拆卸。
藤蔓咕:可當作一般咕球使用,也可自由拆卸。
易燃咕:只要一碰到火苗,就會立即燃燒並且擴散開來。
水球咕:遇火也不會燃燒,是個摩擦力低而延展性高的品種。
刺刺咕:只要附著上場景物件,就絕對不會被任何外力分開。可自由拆卸。
骨頭咕:不會被尖刺或陷阱損傷的咕球。可自由拆卸。





記得在國中的時候,工藝課曾經有過拿木條造橋的美術作業,
測試在材料數量品質相同的情況下,那一組的負重量最高。
類似的火車過橋遊戲,其實也有許多,算是變相地學習建築工程的基礎概念。

但在這款遊戲中,Goo們具有一定的生體構造,而非材料堅實的死物,
因此架構起來的東西,具有和果凍很相似的晃動特性,並不是蓋的穩就萬無一失。
Goo們會四處移動,常常會聚在一起讓建築失去重心,從而失去平衡崩解,
在一些具有尖刺鋸輪等障礙物的關卡,也常常因為這個特性而遭受破壞和損失。
雖是如此,在遊戲中的部份關卡,也需要利用這樣的特性才能夠過關。

這只是個因為日常生活突然出現的小hint而誕生的遊戲,但卻並不馬虎。
製作遊戲的團隊有許多,但可不是每個想法都能夠達到這樣的成果唷!


▲Lady Goo 可能會因為體積太大而需要先「瘦身」唷!


▲Goo世界的巴黎鐵塔…要蓋高塔沒有想像中的容易呢。


▲用Goo來搭造聖誕樹,也是個不錯的創意呀。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ivano31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